植树节
3.12
植树节是按照法律规定宣传保护树木,并动员群众参加以植树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。
杨柳又如丝,驿桥春雨时。
清明前后,插柳植树,中国自古便有这种传统。
相传在1400多年前有位名将,唤作韦孝宽,因军功而被授予雍州刺史。那时候有个规定,命令在官道上每隔一华里就要在路边放置一个土台,作为用来计算道路里程的标志。
但是土台缺点多,经不住风吹雨打,总是需要国家召集百姓进行维修,也同时加大了人们的劳役负担,民不聊生。
韦刺史经过调查研究之后,下令在其管辖境内设置土台的地方该种一棵槐树,不出意外,效果斐然。仅仅是一棵小小的槐树,却改变了当地成千上万百姓的命运!第一次,人们的命运和树木的关系如此紧密。
植树节的由来
而现今定于3月12日的植树节则与我国近代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有着很大的关系。
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不久时,重视我国的林业发展,成立了专门的农林部。1915年7月,孙中山先生提议,以每年的清明节为植树节,指定地点,选择树种,全国各级政府,机关,学校如期参加,该倡议获得了批准,自此我国有了植树节,并不久后又颁布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部《森林法》。
1925年3月12日,孙中山先生逝世。1928年,在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三周年时,国民政府举行了植树仪式,而以后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,把他逝世的那天,即3月12日定为植树节。
但论植树节在今能够如此大范围开展的原因,总离不开一个人,那就是我们敬爱的邓小平爷爷。
1979年,在邓小平提议下,第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每年3月12日为中国植树节。在1982年的植树节时,邓小平率先垂范,在背景玉泉山上种下了义务植树运动的第一棵树,引发了全国上下义务植树的热潮。
节日的意义
当今世界,地球各种环境问题层出不穷,土地荒漠化和气候变化是人们提及最多的问题,而植被缺失是造成这些问题的罪魁祸首。近年来,人们为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过度砍伐树木或过度开垦放牧,导致荒漠面积不断扩大,人地关系矛盾紧张。人既是荒漠化的产生者,也是荒漠化的受害者,想要在本就脆弱的环境之下发展经济,必然要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经济道路。
据不完全统计,自1982年开展了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以来,我国参加义务植树的人数达104亿多人次,累计义务植树492亿多株。这个运动启动之前的1981年,中国森林面积为17.29亿亩,活立木蓄积量为102.6亿立方米,森林覆盖率为12%。经过多年的不懈奋斗,中国森林面积已达到26.2亿亩,活立木蓄积量达到136.18亿立方米,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8.21%。森林植被状况的改善,不仅美化了家园,减轻了水土流失和风沙对农田的危害,而且还有效提高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储碳能力。
今年的植树节,我们物业组织小区居民一起为春天增添绿意,播种下绿色的希望。